今天是:

党群工作

时政学习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党群工作 >> 时政学习 >> 正文

“祖国在我心中”红色电影学习心得一等奖:《高考1977》观后感——许源威

发布日期:2008-11-30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1977年12月,我国关闭了11年之久的高考大门豁然敞开,全国570万名考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。从此,知识改变命运,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。1977年12月被诸多评论家称为‘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”,它所恢复的不仅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,更是历史的转折,民族的觉醒。

纪实片《高考1977》就主要描述的是十年动乱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,一些考生一些读书人,以及那一辈青年人的不同的故事。影片围绕着黑龙江农场插队的知青展开,他们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,在那里的8年,他们看不到任何未来的方向,突然宣布恢复高考的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。那个年代,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,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,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,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!都是知识分子,落魄到那个地步,真的很可怜,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。幸好邓小平同志积极提出恢复高考,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
影片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,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人性的饥渴呼唤。例如:“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重要的多”“要是为了女儿,你敢私刻公章么?”……“我也敢”“这些都是我的孩子!”……我们深知,文化大革命的失败,根本不是“严重”这两个字所能概具的。我们坚信,人性是不能被泯灭的。这一段历史,让我们那么多的一代人所刻骨铭心。历史的脚步是不能走错的,因为后果是任何人不可以承担的,没有人承担的历史不仅让人扼腕痛惜,更是一个民族的失落。

印象最深是这群知青们拼尽全力地追火车去高考的镜头,,因赶考的拖拉机中途罢工,只能拼命追向考试场地,而奔驰的火车就从他们的眼前疾驰而过。失落的神情只能追逐渐行渐远的火车尾部,这真的是一副绝好的画面,寓意深刻。是“火车”但是它并不承载希望。可是,就在这一刻转机出现了——拖拉机。更是让人回味无穷。姗姗来迟的不是其本身破烂难看的表面。更有意思的是,拖拉机的本身,耕地的犁子还没有卸掉,就这样蹒跚的踏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。

高考是十分残酷的,但是在那个年代,高考却又化身成为了希望。那个时代的读书人,的的确确吃尽了苦头,而这种苦头竟又成为一种奇怪的文化现象,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更加平民化。中国社会的奇妙之处在于不同年代,相同的身份遭遇却大相径庭,让人费解。特别是读书人,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,都不停地在变换着身份,转变着角色,时运多舛,坎坎坷坷。所以,我们每一个老员工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,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,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,为我们的祖国,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。